廣東省公安消防總隊文件
關于進一步規范“廣東社會消防技術
服務平臺”操作使用的通報
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規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注冊消防工程師執業活動,完善“廣東社會消防技術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操作使用規程,現就有關事項通報如下:
一、平臺使用基本情況
平臺自2017年7月15日正式啟用以來,各項功能模塊均能穩定高效運行,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注冊消防工程師均能通過平臺在線出具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技術服務報告。2018年5月,為解決執業現場原始記錄采集難、現場確認難,技術服務流程質量管控不到位,結論難以溯源等問題,平臺進行了升級和二期開發,完善了終端APP軟件,實現操作全流程的檢視倒查功能,做到了執業活動的過程監管和實時監管。
二、平臺使用存在問題
經過3個月試用,也發現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注冊消防工程師在使用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平臺二期使用率不高。根據手機注冊APP情況統計,目前已注冊2560臺移動設備,除24家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外,其他消防技術服務機構仍未使用終端APP軟件現場采集原始記錄和相關數據照片。二是操作人員未進行現場簽到。到目前為止共有42例消防技術服務執業項目,存在簽到確認位置和項目現場位置不一致的情況(不同市或地市不同區),有未到現場執業就出具相關報告嫌疑。三是維護保養執業不規范。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維保情況列表已經發布,但有部分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存在未將重點單位維護保養情況錄入系統,或只錄入而未使用系統執業。還存在維護保養信息錄入不齊全,不按標準出具維護保養報告等情況。
三、下一步使用要求
(一)規范平臺使用操作。所有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注冊消防工程師等操作人員均應按照規定,嚴格使用平臺規范執業,按照各自角色,分別完成合同登記、方案編制、現場執業、記錄生成、報告編制、審核、簽發等執業活動,所有執業信息均應真實有效。
(二)規范項目現場簽到。所有項目現場操作人員必須使用系統綁定的實名認證移動設備(限一臺)APP軟件,對項目進行現場簽到確認。平臺將自動比對項目地址與簽到地址的一致性,檢測是否按要求完成項目現場簽到。
(三)規范操作人員執業。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的現場操作人員應具有相應建(構)筑物消防員(消防設施操作員)職業資格或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不得指派無資格人員從事建筑消防設施的維修保養、檢測活動。機構所屬操作人員發生變化的,應當通過平臺登記變更。
(四)規范原始記錄錄入。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現場操作人員應通過APP軟件,將現場的執業情況通過文本、照片、視頻的形式上傳到服務平臺云端(可離線上傳),如實錄入現場執業原始記錄,平臺將保留執業情況的原始記錄內容備查,并可進行打印保存。
(五)規范全流程管控。各類消防技術服務項目進行現場簽到后,方可開始進行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等技術服務。完成消防技術服務原始記錄錄入和原始記錄信息采集后,平臺將自動生成原始記錄表格、檔案數據和各類消防技術服務報告,所有消防技術服務數據、表格和報告均不再由辦公室手動錄入生成。
(六)規范維護保養執業。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應盡快將維護保養單位如實登記平臺,按設備清單明細要求在平臺完成消防設備登記,利用平臺開展日常維護保養,定期制訂月、季度、年度的維護保養計劃,利用APP軟件完成現場執業并自動生成單位的維護保養報告。
(七)強化內部質量管理。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應依托平臺,加強內部管理,完善既有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和績效考核機制,規范保管消防技術服務檔案,加強執業流程質量管控,完善全流程跟蹤檢查、倒查機制,強化對執業活動的過程監管和實時監督。通過“二維碼”等方式在執業項目現場醒目位置公示消防維護保養、檢測技術服務信息備查。
請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注冊消防工程師盡快熟悉規范平臺操作使用的內容、流程和要求,下載終端APP軟件,完善操作人員個人信息并進行身份確認,按通報要求規范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技術服務行為。對于內部管理混亂、質量失控、不上傳維護保養信息等違規行為,平臺將進行“三色”警示并進行情況通報。構成違法行為的,將推送通知到轄區消防部門進行查處。如有系統操作或使用問題可查看平臺手機APP操作指南或請聯系平臺技術支持。
廣東省公安消防總隊
二〇一八年七月三十日
|